目前最新進度,雲林車站外的圍籬已經撤除,
也開放讓人在站前廣場參觀,
這邊來秀上最新的雲林站況吧!
行人步道,由太陽能板組成的頂棚
高鐵聯外公車轉運站,未來預計有:斗六.麥寮.北港.虎尾等四條高鐵快捷公車接駁線
3號出入口
左:計程車招呼站,右:客運轉運站
旅客大廳,目前還未開放(2015.9.23),由外往內拍攝的
內部尚在裝潢中
站外東側的迴廊
根據姚仁喜團隊的設計,要打造雲中之林的印象,
因此大量種植喬木,樹栽未長大尚且還看不出來
2號出口旁標準的高鐵時鐘
2號出入口
以上為本人在現場不經意隨意紀錄的影像,
身為雲林人,對於雲林高鐵站的期待我想不用特別解釋,
從2007年高鐵站通車時,每每看到高鐵從家門前而過就無限感概,
不是特意要去想,每次看到新聞報導苗.彰.雲車站興建.即將通車時,
斗大的標題都是北高站站停將要多18分.高鐵變慢鐵,想到就覺得悲哀,
打從高鐵興建時,合約內容就已經包括南港.苗栗.彰化.雲林等站,
卻在興建過程中不時被媒體拿來鞭打,
製造地域衝突與網友間的互相攻擊,實在要不得,
其實日本新幹線平均站距跟台灣相比也差不多,
九州新幹線12車站,總長256.8KM,平均站距21.4KM,
台灣高鐵總長345KM,
車站一樣12個(含新增南港.苗栗.彰化.雲林等站)平均站距28.75KM,
因此站距根本不是問題,而旅運量,九州新幹線約1230萬人次(2012年),
台灣高鐵約4450萬人次(2012年),根本不是許多人口中的蚊子高鐵,
再來以個別車站運量來看,
台灣高鐵運量最慘的嘉義站一日上車平均還有6,334人,
九州新幹線隨便舉例如雙鐵共構的JR出水駅,一日上車平均不過1,236人,
所以其實台灣高鐵只要能做好緩急分明,
直達車.半直達與多站停靠的車種能做清楚分明,
影響的那18分鐘幾乎不會影響到北.中.高直達需求的旅客,
反而能增進客源開發與交通便利!